調查高通
據悉,“手機中國聯盟”向國家發改委遞交了一份報告,舉報高通公司的商業模式損害了中國手機產業。據手機中國聯盟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報告內容主要涉及高通公司過度收取專*費和搭售的行為,這些行為對中國手機產業造成了很嚴重的負面影響。
作為全球最大的手機芯片廠商,高通在3G和4G領域擁有1400多項手機專*,在知識產權方面處于強勢地位。按照我國《反壟斷法》規定,高通屬于“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
早在去年11月,國家發改委便已啟動對高通公司的反壟斷調查。去年12月12日,國家發改委價格檢查司司長許昆林在接受《中國日報》采訪時表示,在對高通公司的反壟斷調查中,國家發改委已經掌握大量證據。因仍處調查階段,許昆林當時并未透露具體細節。手機中國聯盟負責人也以保密為由,拒絕向外界透露此次舉報的細節內容。
高通被反壟斷立案調查消息一經傳出,便引起坊間熱議。有業內人士介紹說,國內手機廠商每出貨一部智能手機,除支付高通芯片或解決方案費用外,還要按照單機售價,向高通公司額外支付3%到6%的專*授權費用。一部售價1000元的手機,高通公司最高要收走約60元專*費。
《反壟斷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經營者依照有關知識產權的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行使知識產權的行為,不適用本法;但是,經營者濫用知識產權,排除、限制競爭的行為,適用本法。”“在3G、手機芯片等專*技術上,高通處于優勢地位,并通過比較苛刻的合作條件獲得了市場支配地位。”中國通信業知名觀察家項立剛對記者說。
業界分析,截至去年9月29日的2013財年里,高通全球總營收額達249億美元,其中在中國市場營收額達到123億美元,占比達49%。如果此次被裁定存在壟斷行為,高通可能面臨約10億美元的罰款。
高通公司方面稱,會積極全力配合國家發改委的反壟斷調查。
上游反壟斷
“當前,我國移動通訊行業正穩步進入4G時代,如果任由高通的定價模式發展下去,無疑會對我國4G產業造成惡劣影響。”項立剛對記者說,目前國內通訊行業對高通芯片的依賴程度非常高,其中3G高端芯片基本為高通提供,而4G的主流芯片也多為高通制造。目前,中興、華為、酷派、聯想、小米等國內手機廠商,均為高通手機芯片的主要采購商,采購量占據高通芯片全球銷售總量的三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