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浙江農村都開始用無人機送奶茶了。嗡——嗡—— 一架無人機穩穩落在了一個大箱子里,不一會兒,一杯熱乎乎的奶茶就拿到了游客手上。而在深圳,筆架山體育公園、深圳灣公園等公園已設置10余條無人機配送航線。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期間,美團無人機在公園場景的單日單航線訂單量峰值約為200單。
低空經濟是指在3000米以下,以低空空域為依托,由民用有人或無人駕駛航空器低空飛行活動衍生出的經濟形態。低空經濟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鏈條長、輻射面廣、帶動性強等特點,能夠與更多經濟社會活動相融合,形成一種綜合經濟形態。當前,發展低空經濟已成為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在各個領域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能。
賽迪顧問測算,2024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預計可達6702.5億元,預計2025年將達到8591.7億元,樂觀預計到2026年突破萬億元。
當前,低空經濟從概念走向現實,“空中飛”逐漸走向“落地用”。無人機外賣已經不稀奇了,除了“空中外賣”,無人機在醫療、農業、測繪、交通等領域也有所涉足。各行各業對無人機操控員的需求量明顯增大,新職業“無人機飛手”應運而生,正逐漸成為新的就業“風口”,甚至有杭州的駕校改做無人機培訓。
《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規定,控制小型、中型、大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的人員必須具備相應的執照。CAAC無人機操控員執照分為三個等級:視距內駕駛員、超視距駕駛員和教員證。
![低空天幕漸開,無人機“飛手”缺口百萬!](http://m.mlzytj.cn/file/upload/202502/06/16/16-45-39-59-1.jpg)
發展低空經濟,離不開人才的支撐。根據中國民航局的數據,截至2024年6月,全國實名登記的無人機已經達到187.5萬架。據有關部門測算,我國無人機操控員的就業人才缺口高達100萬人。低空經濟人才不僅需要掌握無人機等低空飛行器的專業技能,還需要能夠應用人工智能、信息、控制等前沿技術,更需要能夠在技術創新、產品研發、市場創業等領域發揮綜合作用。
雖有“百萬缺口”,但業內人士表示,對于那些想要從這份工作中獲得高額回報的人,應該要“降低預期”。面對這一新興職業,求職者應該保持理性態度,不要盲目追求高額回報。雖然無人機操控員的市場需求巨大,但市場競爭也同樣激烈。要想在這個領域取得成功,除了掌握基本的操控技能外,還需要持續學習和深入耕耘行業知識。
【快問答】
無人機飛手人才短缺,對年輕人就業有什么啟示?
緊跟新興產業的職業風口。低空經濟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展現了從“技術應用”到“商業落地”的快速迭代能力。年輕人需敏銳捕捉政策導向和產業趨勢,關注無人機、人工智能、新能源等跨界領域,主動參與技術革新浪潮。
復合型技能成為核心競爭力。無人機飛手不僅是“操控者”,更需要具備數據解析、航路規劃、應急處理等能力。年輕人應建立“技術+場景”的知識體系,例如農業植保方向需掌握作物學知識,物流配送需理解供應鏈管理邏輯。
理性看待職業回報與成長周期。雖然行業缺口百萬,但初級崗位可能面臨薪酬天花板。建議將無人機技能作為職業跳板,向研發、運維、培訓等高附加值崗位進階,或在垂直領域(如電力巡檢、影視航拍)建立差異化優勢。
【AI評】
當浙江山村的游客接過無人機送達的奶茶,當深圳灣公園上空交織著物流航路,這些場景不僅展示著科技的溫度,更預示著萬億級經濟新賽道的開啟。低空經濟從“飛起來”到“用得好”,本質是人才培育與產業需求的一場雙向奔赴。
當前的人才困局折射出深層次矛盾:面對187萬架無人機與百萬缺口的數字落差,破解之道在于構建“教育-認證-就業-成長”的全鏈條生態,讓每個飛手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升空航道”。
對年輕人而言,這既是機遇也需清醒:無人機操控終將走向高度自動化,唯有向上突破才能避免淪為“空中騎手”。當低空天幕漸開,那些既懂代碼又能讀云圖、既會調試槳葉又深諳行業痛點的“新藍領”,將成為托舉產業騰飛的關鍵力量。 (鳴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