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吳長鋒
2月22日,記者來到安徽省首批“工業上樓”試點工程——合肥市高新區南崗科技成果加速器項目北區。工地上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中鐵四局建筑公司數十名建設者忙碌的身影和機器的轟鳴聲交織在一起。
“‘工業上樓’是一種企業新型產業空間模式。它不是簡單的廠房堆疊,而是生產空間從平面到立體的轉變,改變了過去‘攤大餅’式的工業園區建設,實現工業用地節約集約化利用。”項目施工負責人王強告訴記者。
2023年5月,安徽省發改委公示了首批“工業上樓”試點名單,合肥高新區等三家開發區成為全省“試驗田”。合肥高新區南崗科技成果加速器項目作為安徽省首批“工業上樓”項目之一,總計8棟單體,占地面積約179畝,總建筑面積約24.7萬平方米,2023年底正式開工建設。
“‘工業上樓’圖的就是高度集約化、畝均效益最優化。它比普通高層建筑在建筑結構的穩固性和承載力上標準要更高。”合肥高新區的經發局副局長吳昊告訴記者,合肥高新區南崗科技成果加速器北區是集研發、生產、運輸于一體的綜合產業樓,后期將用于重型設備制造、汽車裝配等工業生產,樓面需要承載大宗貨物和各類重型設備及車輛,樓面設計荷載達到每平方米樓面承重2噸,相當于樓面可以進出一輛約10噸重小貨車。“通常樓體標準層高為3米左右,但該項目作為工業用途,采用4.5米的標準層高,部分樓層空間達10.15米。”吳昊說。
“如此大規模、高標準的廠房設計,每層混凝土用量達到約2600立方米,傳統的木模板承載力有限,項目采用鋁合金模板作為澆筑模板,施工速度可達到7天完成一層主體結構。”項目技術負責人李青山告訴記者,項目前期施工策劃中通過新型BIM技術建立了施工布置圖,在虛擬可視的空間中將建筑的外觀、內部結構、機電管線等直觀呈現,及時調整優化設計方案,減少施工階段設計變更。
“我們采用預制疊合樓板、疊合樓梯等新型結構形式,提前將樓板及樓梯在加工廠預制完成,直接運輸到現場進行安裝,節約施工工期,提升工程質量。”王強告訴記者,項目準備規劃引入包括膩子涂料涂敷和打磨機器人,室內噴涂機器人、地下室地坪打磨機器人等智能化、自動化的機器人設備,實現部分工序無人化或少人化施工,降低施工人員的勞動強度與安全風險,提高施工效率與工程質量。
(中鐵四局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