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客戶、服務、產品、價格多方面齊下
即使是在相對有戲的發展中國家市場,與西方老牌電信供應商相比華為在各方面都處于劣勢。技術沒有絕對領先,品牌知名度很低,規模和資本并不雄厚,華為的競爭優勢在哪里?
華為在國際市場的殺傷力表現如下:產品不一定性能最優,技術不一定最先進,但一定實用,可以滿足客戶需要,幫助其獲取利潤。服務最優化,在各種極端情況下也竭盡所能為客戶提供保障。
首先說滿足客戶需要。為了拜訪客戶,市場人員常常連續數天站在客戶辦公室門前等待,尋找機會向其介紹自己的公司和產品。為了展示泰國旅游業的特色,華為在泰國智能網建設項目中幫助運營商開通了在手機上進行小額投注的博彩業務。2007年8月,位于南半球的秘魯經歷了8.1級的大地震,當地所有移動業務都因地震癱瘓,僅有華為的短消息業務設備還在正常工作,更堅定了客戶對華為的信心。華為所提供產品的范圍越來越廣,越來越接近通吃。華為已經不甘于僅被看作廉價電信設備供應商,而是直取品牌效應形成后的超額利潤。
其次說服務。華為的市場口碑來自對客戶需求的快速響應和定制能力。華為的服務能力和態度是贏得客戶信賴的重要砝碼。在艱難的市場開拓中,華為人抓住每一次機會,以優質的服務和技術讓客戶信服。在非洲戰爭和地震時其他西方公司的人員會撤離,華為人則必定堅守。在日常小事上,華為在公司里為阿拉伯客戶特設祈禱室,與客戶同時參展時先幫客戶布展,華為的項目經理脫掉西裝和當地工人一起搬機柜、爬鐵架,這種精神使客戶深深感受到華為是值得信賴的真正伙伴,理所當然地為華為贏得了商業機會。
再說價格,華為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首先體現在價格上。在海外市場拓展上,任正非強調不打價格戰,要與友商共存雙贏,不能損害整個行業的利潤,不能破壞市場規則,不擾亂市場,以免被對手群起而攻之。
和早年國內市場的體制一樣,華為將市場的決策權和資源調度權下放到各個地區部總裁手里,公司對國際市場一線的反應速度更快了,避免了因機關的官僚作風而錯失市場機會,但另一方面公司總部對國外的控制減弱,這時地區部負責人的素質往往決定他所負責的工作所能達到的程度。雖然華為在國際市場上還有很多要改進的地方,但它是目前國內企業中做得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