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近日,記者在嘉興嘉海船廠遇到了“浙海鹽貨02588”船戶姚周偉,他正因為船舶要排隊等候上排,不能按期保養,急得團團轉。
走進該船廠,記者看到,6個船臺上布滿了貨船,2艘船舶已經保養好在等待油漆晾干后下水,碼頭上還停靠著4艘還沒保養的船舶,焊工師傅正在對一艘船舶破損部位緊張施焊。記者還走訪了嘉興濱海船廠、東升船廠等海鹽其他5家船廠,同樣出現了類似繁忙的情景。
“今年船舶保養出現了‘扎堆’現象,好多年沒有這么好的生意了。”嘉興嘉海船廠負責人吳紅英笑呵呵地告訴記者。從他的表情可以看出,船廠今年船舶保養生意取得了“開門紅”。
“像今天這樣好的天氣,一艘船舶的保養時間大概需要半個月,如果遇到陰天下雨,那就不好說了。有些可以在船上直接焊接修理的,我們先提前做好,這樣上排后可以大大縮短船舶保養的時間。過了年后,我們的工人師傅們每天都要從早干到晚,中途不休息,也是希望他們的船能早點上排保養好,早點下水投入營運……”吳紅英說。
目前,海鹽6家大大小小的船廠都在從事船舶保養業務,可是依然難以滿足船戶的需求。“年前我就已經申請船舶保養,可是在每個船廠都要排隊等,現在已經等了近一個月了,還沒輪到我。很多老板打電話催著要貨,可是船開不了,我干著急呀。”和姚周偉一樣等待船舶保養的“浙海鹽貨02259”船戶陳四觀向記者抱怨道。
“其實,源源不斷的保養業務可以讓船廠暫時無需擔心市場,讓船廠賺個‘缽滿盆滿’,其經濟前景很誘人。”海鹽港航管理處有關負責人分析稱,“目前運力過剩,市場發展空間有限,而船舶保養市場作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還有很大潛力可挖。”他給記者算了一筆帳:海鹽整個在冊運力達10.9萬噸,667艘船舶,另外在海鹽從事運輸的外港船也有近百艘,按每三年保養一次,每載貨噸45元的保養價格計算,收益還是相當客觀的。而且這種“生意”對于造船企業而言,市場行情相對平穩。
據了解,船舶保養曾是船廠制造業的一塊“雞肋”,設施投入大但利潤微薄。在造船業火爆的時候,船廠往往主要關注利潤豐厚的新建船舶,有些船廠顧不上“正眼”看船舶保養這片市場。近年來,隨著新建船舶數量不斷減少,有的船廠甚至陷入無船可造的困境,可干散貨船3年一中間檢驗、6年一換證檢驗,都需要上排保養。正是看中了這塊經濟“蛋糕”,海鹽3家原先從事單純造船的企業紛紛招兵買馬,拓展業務,從事船舶保養業。
(來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