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春早。近日,記者在“高原明珠”鄂爾多斯市的多個工業園區采訪,看到紅火的建設場景:在鄂爾多斯裝備制造基地,自治區重點工業項目京東方第5.5代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件項目進入到廠房裝修和設備安裝階段;在準格爾經濟開發區,工人們正在給公共服務區的研發中心大樓做建筑外墻;在鄂爾多斯空港物流園區,一家世界500強企業已經入駐,兩幢廠房拔地而起……
近年來,作為內蒙古轉型升級發展的代表之一,鄂爾多斯市依托18個工業園區,通過煤炭資源轉化、非煤資源開發和承接產業轉移等措施,實現了資源型城市從依托資源到延伸資源再到超越資源的“華麗轉身”。許多傳統產業通過工業園區走上了一條優化集中、延伸轉化直至脫胎換骨的發展之路,同時也為以園區為載體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奠定了基礎。
擺脫“一煤獨大”,由粗放生產走向循環經濟
鄂爾多斯市目前有18個工業園區,資源延伸、循環經濟是各園區及入駐企業共同的主題。
2007年,久泰能源內蒙古有限公司在準格爾旗大路工業園區開工建設100萬噸甲醇項目,并于2010年正式投產。項目以煤為原料,經過氣化、變換、合成等工序,可實現煤的清潔生產、循環綜合利用和主要污染物減排。目前,企業又在建設年產60萬噸烯烴項目,工程量已經完成了20%。
據久泰能源內蒙古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王光亮介紹,雖然去年整個行業都不景氣,但他們依然滿負荷生產,年產甲醇100萬噸,年純收入達到2.7個億,每天有約200萬元進賬。
談到正在上馬的項目,王光亮說:“煤炭深加工潛力巨大,所以我們要擴大規模、加大科技投入、延伸產業鏈。”他算了一筆賬,每1.66噸煤可以生產1噸甲醇,每噸甲醇的價格為2300元;但如果生產二甲醚,價格至少在4000元;加工成烯烴就是10000元,利潤空間更大。
離久泰能源不遠,由伊東集團東華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建設的年產60萬噸甲醇項目經過兩年多建設,已經在緊張的試運行。
據了解,截至目前,大路工業園區共入駐企業18家,引進項目總投資約1843.5億元。去年生產各類化工產品157.8萬噸,實現工業總產值77.5億元,銷售收入73億元。
烏審召生態化工園區是正在建設的內蒙古自治區西部500萬噸級能源重化工基地,成為了鄂爾多斯市發展循環經濟的典型。4月2日,記者在這里看到,藍天白云下,企業排出的廢水經過處理聚集成大大小小的湖泊,湖里蘆葦茂密,野鴨子悠閑地在湖面覓食,還有人在湖邊垂釣,空氣中嗅不到一點異味,絲毫感受不到重型化工帶來的沖擊。
據了解,早在2002年,鄂爾多斯市就開始擺脫對“一煤獨大”的依賴,淘汰落后產能,以關小上大、置換產能等方式,加快了產業轉型升級步伐。近5年來,鄂爾多斯市煤轉化產業進展迅猛,建成一批煤轉電、煤制油、煤制醇等重大項目和支柱型產業,新增電力裝機392萬千瓦、煤化工產能432萬噸,總量分別達到6.3億噸、1302萬千瓦和524萬噸,成為國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
目前,鄂爾多斯市各個工業園區通過資源綜合利用,初步形成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依托資源超越資源,培育新興產業
鄂爾多斯市的產業轉型離不開煤,在首先做好煤轉化的基礎上,他們做到了依托資源但又超越資源,積極培育新興產業。
美森工業技術有限公司是準格爾經濟開發區培育新產業增長極的代表。投產以來,產品受到周邊煤礦企業的認可,填補了鄂爾多斯地區礦物洗選、干燥機械設備制造的空白。他們重點服務周邊100公里、年產10億噸范圍內的晉、陜、蒙周邊礦區。項目分兩期投資,一期投資6億元,達產后年經營收入30億元。二期預計投資4億元,完全建成后年總產值將達到60億元。
4月1日,記者在鄂爾多斯裝備制造基地看到,總投資220億元的自治區重點工業項目——京東方第5.5代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件項目的辦公區和廠房已經建成,工人們正在緊張地進行裝修和設備安裝。
據介紹,京東方集團的建設工地目前有2000多名工人在施工,今年11月15日將“點亮”第一屏正式投產,明年一期銷售額將達60億元。2015年滿產,年產值將達到107億元,屆時會有3000多名工人在園區工作生活。
裝備制造基地的奇瑞汽車項目,承載著鄂爾多斯人的“汽車工業夢”。4月1日下午7點,奇瑞汽車鄂爾多斯分公司總裝車間的數據顯示,當天總裝車間的日計劃產量是170臺,日實際完成產量為173臺。據介紹,自2011年12月30日,第一輛奇瑞威麟X5汽車順利下線,到今年2月份共銷售整車706輛,預計今年將銷售9萬多輛,其中1.11萬輛整車出口。
據了解,奇瑞鄂爾多斯汽車制造項目是內蒙古自治區重點項目,總投資200億元,年產30萬輛乘用車及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工程機械等。奇瑞鄂爾多斯項目作為奇瑞SUV、皮卡商務車等中高端汽車生產基地,于2010年7月開工建設。項目集整車生產基地、技術中心、汽車零部件工業園及生活配套設施、人才培訓中心于一體,是奇瑞在西北地區建設的一座產業完整、功能完備的汽車工業基地。
與鄂爾多斯裝備制造基地一樣,鄂爾多斯空港物流園區自2009年8月剛一啟動建設,就將引進企業緊緊鎖定在世界、國內500強企業和高精尖技術產業上。目前,達成協議引資219億元,已經引進18個項目,一家世界500強企業入駐。
記者從鄂爾多斯市經信委了解到,在轉型升級過程中,鄂爾多斯市依托工業園區,培育了汽車產業集群、PVC及深加工產業集群、氧化鋁產業集群、光伏產業集群、云計算產業集群、陶瓷產業集群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不僅為工業園區找到了新方向,抓住了新項目,開發了新產業,還充分培育和發展了各類經濟主體,逐步形成了特色鮮明、多元發展的產業體系。
目前,鄂爾多斯市非煤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30%。預計到2017年,非煤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將提高到50%左右。
工業園區成為發展縣域經濟,促進城鄉一體化的紐帶
在鄂爾多斯市所有旗區中,達拉特旗不是最富的,卻是發展最快、變化最大的。數據顯示,2005年,達拉特旗財政收入只有8億元,到了2012年,財政收入42.3億元。這個總人口不到40萬的旗,位居中國西部百強縣第11位。
據達拉特旗政府旗長吉格定介紹,2005年,達拉特旗確定走工業化發展道路,并根據這一思路,確立了“以開放引進為中心,以園區建設為切入點,以項目落地為目標,努力培育四大支柱產業煤電、化工、建材、農畜產品加工,打造四大工業基地”的產業發展定位。工業立旗、園區拉動,是達拉特旗發展縣域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
4月3日,記者走進達拉特旗三坰梁工業園區移民新村,只見排排移民新房整齊統一,規劃有序的學校、幼兒園、健身活動中心等建筑別具特色,公共基礎設施非常齊備。
三坰梁工業園區原是達拉特旗樹林召鎮的一個自然村,56歲的李震一直靠種地生活,自從三坰梁被規劃為工業園區后,園區為村民統一建起移民新村,李震一家住進了新居,已經不適合外出打工的他還成了園區一家企業的工人,每個月有了3000多元的穩定收入。
目前,三坰梁工業園區已經引進企業82家,其中億元以上重點工業項目50個,實現投產的有44個,初步形成了以煤電、化工、冶金、光伏、建材為主的產業集群。去年,園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20億元,產品銷售收入329億元。
去年,達拉特旗被確定為鄂爾多斯市縣域經濟發展示范區,在工業化快速推進的同時,每年都有1萬多名農民轉移進城變成市民,他們不僅在工業園區找到工作,還住進配套設施完善的社區。
今年初,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王君指出,全區各地要學習借鑒沿海發達地區發展園區經濟的經驗做法,充分發揮好園區在承接產業轉移、集聚生產要素、節約資源能源和節能減排、環境治理等方面的作用,帶動當地經濟實現集約發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和低碳發展。
事實上,鄂爾多斯市已經先行一步,與自治區提出的“推進城鎮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重點工作思路不謀而合。
“園區在發展壯大縣域經濟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鄂爾多斯市委書記云光中說,鄂爾多斯市要加大對園區所在地的城鎮建設力度,形成園區建設與城鎮發展一體化的格局,加快推進縣域城鄉發展一體化。
據了解,鄂爾多斯市在結合當地特色發展縣域經濟的基本指向下,商貿物流、金融服務和文化旅游等第三產業發展迅猛。2012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