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作為中國“軸承之都”,目前瓦房店市各類軸承企業達到605家,去年軸承產業集群銷售收入610億元,今年有望達到700億元。昨日,瓦房店市政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瓦房店軸承產業規模大,產量居全國之首,但高端軸承的貢獻率不到20%。企業“大而全”、“小而全”,產品同質化嚴重。因此,瓦房店市委、市政府正在運用政策杠桿,大力扶持龍頭企業向高端軸承領域發展,積極引導中小企業走專業、精細、有特色、富含高新技術的“專精特新”發展之路。“經過市場的大浪淘沙,企業的數量或許會減少,但產品的質量和附加值將大大提升。” 大連冶金軸承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姚周衛介紹:“世界軸承產業的市場分配格局就像一座金字塔,處于最高端的企業少,但其產品附加值高,占市場份額的80%以上。瓦房店軸承產業要想可持續發展,就必須依靠科技創新,向上搶拼高端市場。” 搶拼高端市場,誰更有能力?做配套及零配件市場,誰更有優勢?瓦房店市委、市政府的政策指向,使企業讀懂了突破“二八定律”的“加減法”。大連泰利達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原來既生產成品軸承,也生產軸承零配件,現在主動放棄成品軸承生產,專門生產銅保持架,成為國內最大、專業最強的銅保持架生產企業之一。公司董事長呂同富說:“成品軸承生產是大型企業優勢,作為中小企業,只有做專做精零配件,才有活路。” 瓦房店遠東軸承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文東告訴記者:“目前,中小軸承企業正在學‘減法’,做自己最擅長的產品。”瓦房店光陽軸承集團有限公司以冶金礦山專用軸承聞名,現在是哈軸集團中大型軸承生產基地,每年為哈軸集團配套產品5000多萬元;大連瑞谷科技有限公司的銅保持架,具備給國際頂級軸承配套能力。依靠為高端客戶自主研發新產品,企業今年利潤還要增長30%。 而瓦軸集團、大冶軸集團等龍頭企業則加大科技創新投入,研發并生產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端產品,不斷向上擠占高端市場。大冶軸集團將替代進口作為主攻方向,獲得多項成果,其風電軸承采用的是與國內煉鋼企業合作研制的特殊鋼,工藝水平超過國外進口產品,最新推出的石油二代產品,已經打進美國及歐洲等市場,產品供不應求。 “減法”促使瓦房店軸承企業走上“專精特新”路,瓦軸、大冶軸、瑞谷科技等10余家企業完成新一輪技術改造;大連光揚軸承制造有限公司、瓦房店東旭非標準軸承集團有限公司、瓦房店遠東軸承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企業被評為省“創新型中小企業”。 目前,瓦房店市委、市政府正致力于做好“加法”,即打造為軸承產業服務的“四大平臺”——質檢平臺,進一步完善檢測手段,為軸承企業提供檢驗和試驗服務;教育平臺,拓寬合作領域,豐富合作對象,從專業委培、進修培訓、技能提升等角度,不斷拓展人力資源供給渠道;營銷平臺,推進軸承貿易大廈和軸承電子交易平臺建設,推動工業與現代化服務業深度融合;研發平臺,強化與科研機構合作,發揮好國內外研發團隊的作用,支持瓦軸大型軸承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向世界級水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