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作為一種新的制造技術,不僅是新產品研發的重要手段,更可提高裝備制造技術水平和性能。每種技術都有它的適用范圍。高性能金屬零件的3D打印,對重大高端裝備制造具有重要價值,因為它可直接生產裝備中的零件。
新材料和制造業密切結合,是裝備制造業的基礎,其對未來的影響會越來越大。從大的領域說,高性能金屬構件的增材制造,其核心就在于控制增材制造過程獲得高性能高品質材料的構件;3D打印技術的高性能金屬材料制造將為我國航空航天裝備制造業帶來比較大的價值。國家大飛機科技重大專項的實施,也為增材制造技術在航空工業的應用提供了發展機會。
3D打印進入航空制造領域
據國資委網站最新消息,中國航天科工六院41所攜手國內3D打印設備商,首次利用3D打印技術生產出了固體火箭發動機環形點火藥盒殼體,并順利通過點火驗證試驗,標志著41所已具備將3D打印技術應用于發動機環形點火藥盒殼體生產的能力。
3D打印解決了點火裝置復雜三維造型“看得見、摸不著”的問題,極大縮減了研制與生產周期,降低了成本,減少了材料浪費,最重要的是能夠制造出一些傳統生產技術無法制造出的點火裝置殼體外形,有效推進了點火裝置設計技術的發展。
就在今年7月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成功試驗了有史以來第一個3D打印的火箭發動機部件。用3D打印技術制造配件耗時縮短,成本降低,優勢明顯。美國航空航天局表示,加利福尼亞州的航空噴氣發動機-洛克達因公司(AerojetRocketdyne)采用“選擇性激光熔化”技術實現這一壯舉。首先,利用高能激光束將金屬粉末熔化,再根據計算機設計的噴嘴三維模型將其“打印”出來。此次進行試驗的噴嘴尺寸要比實用的噴嘴略小,但已經足夠進行溫度和壓力的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