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就任夏普社長的高橋興三提出“想前去拜訪”時,鴻海精密工業的董事長郭臺銘對身邊的人這樣抱怨。
“1年換了4個人”
從鴻海與夏普啟動談判的2011年6月到鴻海決定向夏普堺工廠出資的2012年3月,郭臺銘一直在和町田勝彥(2012年3月之前擔任夏普董事長,2013年6月起擔任特別顧問)進行談判。
郭臺銘曾對町田信賴有加,并對町田表示夏普如果和鴻海聯手將打敗韓國三星電子,希望一起大干一場。
然而,從2012年夏季開始,町田出現在談判桌上的次數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片山干雄(2013年6月之前擔任董事長,現任特別研究員)。然而在外界看來,對于鴻海向夏普出資一事,片山似乎并沒有表現出太大的興趣。
2012年底,片山開始忙于和韓國三星電子以及美國高通等企業開展合作談判,與郭臺銘的談判對象又變成了奧田隆司(2012年6月之前擔任社長,現任董事長)。然而,奧田在1年時間內便離開了社長的職位,高橋接手了與鴻海的談判。
2011年下半年,雖然行情趨于惡化但液晶面板仍然在擴大生產
(夏普的堺工廠、日本大阪府堺市)
雖然町田和片山曾在同一段時期分別出任董事長和社長,可是,如果拿一個國家來打比方的話,就相當于1年內換了4任首相。況且,這4人描繪的“救國”藍圖各不相同,與各國的談判以及簽訂的條約也是各行其是。這些談判有的擱淺,有的作為約定遺留至今。曾經稱霸全球的“液晶帝國”的外交戰略看起來就如同復雜骨折般無可救藥。
無法支撐重建的“遺產”
町田曾在與鴻海的合作上下了賭注。他堅信對于擁有液晶面板的最先進技術、卻因“生產能力”遜色而在全球化競爭中敗下陣來的夏普來說,擁有全球數一數二生產能力的鴻海將成為最佳合作伙伴。另外,如果與鴻海合作,夏普可以與委托鴻海代工生產“iPhone”等產品的美國蘋果構筑更加緊密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