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占比會越來越大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的《全國電力工業統計快報》顯示,2011年,我國火電發電量為3.8億千瓦時,占比為82%,其中煤電發電比例為80%。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到,到2020年,水電裝機容量計劃達到4.2億千瓦、風電2億千瓦、太陽能5000萬千瓦。照此計算,到“十二五”結束,我國煤電發電比例將降至60%左右。從遠期來看,至2050年,煤電發電比例將降至40%。
未來新能源將成為電網輸送的主角。不過,由于可再生能源具有間歇性、波動性、分散性等特點,其并入傳統電網時將面臨挑戰。然而,中科院電工研究所研究員肖立業認為,不同種類的可再生能源有很好的時空互補性,并且還可發揮儲能作用。中科院院士周孝信則指出:“與電源的轉型相結合,電網發展總體上應側重國家骨干輸電網與地方輸配電網、微網相結合的模式。”
電網的功能需越來越多
周孝信描繪了我國未來電網發展方向——既能適應水能、風能、太陽能發電等大規模可再生能源電力的需要,又能適應清潔煤電、核電等集中發電基地的的需要,也能適應對分布式能源電力開放、促進微網發展、提高終端能源利用效率的需求。
在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湯涌看來,我國能源資源分布不均衡,未來的電力負荷中心地區仍將集中在華北、華東、華中地區。“直至2020年,我國都將存在大規模的電力遠距離輸送需求。”
對我國未來電力發展和輸電需求的初步估算結果表明,按未來達到中等發達國家人均用電8000千瓦時的水平計算,全國用電量12萬億千瓦時,全國發電等價裝機為24億千瓦。考慮煤電10億千瓦(裝機比例為41.6%),其中四分之一為西電東送,再加上西部水電、風電和光電,西電東送的整體規模依然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