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電力開關外,森源電器還是國內電能質量治理行業的領導企業之一,目前擁有SAPF和TWLB兩大核心產品。其中SAPF有源濾波成套裝置補償容量已做到2000A,保持著國內有源濾波技術的領先水平,在國內電能質量治理行業保持著較高市場份額;TWLB產品是公司研制的新型產品,目前正處于產業化初級階段,該產品采用國際先進的負荷算法,首次在國內電能質量治理中應用,屬國內首臺高端設備,在控制方式、補償容量、功率損耗、可靠穩定性等功能方面均處于領先地位。電能質量治理森源電氣目前增長最快業務之一,在森源電氣上市前的2009年,公司電能質量治理板塊的收入還僅為1770萬元,然而僅三年的時間,該數字就增長到了1.53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了105%。
受益于智能變電站建設加速 智能開關產業化項目前景巨大
我國智能電網建設行業的快速發展,為包括智能開關在內的上游輸配電設備行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遇,同時,鐵路電氣化、城市化、新農村建設和鋼鐵、煤炭、石化等重點行業振興規劃的實施,也都將刺激我國輸配電開關及控制設備行業的發展。
與傳統電網相比,智能電網有著無法比擬的優勢。智能電網不僅可以提高電力系統的效率,降低電力產業的碳排量,符合低碳經濟發展趨勢,還能大幅提升國家電力源運行的安全性和穩定性。目前,世界范圍內智能電網的建設進程已經全面啟動,許多國家都確立了智能電網建設目標及投資計劃。在此背景下,大力發展智能電網也成了我國電力行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2009年,國家電網公司提出建設統一堅強智能電網的戰略目標,國家對電網的投資也因此大幅增加。按照國家電網公司出臺的《國家電網公司“十二五”電網智能化規劃》,國網將在智能化領域的投資2861.2億元,年均投資為572.2億元,較“十一五”250億元的年均投資大幅翻番,涉及到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及調度等六個環節。2013年5月4日,科技部下發了《智能電網重大科技產業化工程“十二五”專項規劃》,要求我國在“十二五” 期間建成20~30 項智能電網技術專項示范工程和3~5 項智能電網綜合示范工程,建設5-10個智能電網示范城市、50個智能電網示范園區。
有券商分析師認為,智能化開關產品主要應用于智能變電站,目前我國的智能變電站正處于加速建設期,森源電氣智能化開關產業化項目則正好抓住了這樣一個歷史性機遇。“十二五”期間國家規劃建成5000座智能變電站,2012年又將該規劃增加到6100座,而截至到2012年底前投產的智能變電站才200 多座,也就意味著2013年開始智能變電站建設將大幅加速,高增長將持續到2015 年底。
也就是說,森源電氣智能開關產業化項目正面臨著一個千載難逢的歷史發展機遇,發展空間將非常巨大,項目實施后,或將直接拉動公司業績成倍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