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電氣(GE)在2012年底提出了將各種工業設備的信息融入互聯網的概念“工業互聯網”(Industrial Internet),并宣傳在工廠導入該概念后,讓員工在必要的時候訪問必要的信息,可大幅提高工廠的生產效率等。那么,工業互聯網具體需要怎樣的機制呢?記者就此采訪了通用電氣智能平臺全球產品營銷經理Bernard Cubizolles。
——利用互聯網共享工廠信息這個概念太龐大了。
在通用智能平臺部統管自動化軟件業務的全球業務開發。從事該行業已經20多年,以前是德州儀器和西門子裝置(工藝)產業領域的專家。
Cubizolles:確實如此。不過其目的是使自己的工廠更有效率。也就是說,是為了讓員工更有效率地工作而利用互聯網。
我們知道,硬件在工廠的運轉中非常重要,但同時也離不開軟件。通用有很多部門,我們部門專門開發軟件,然后提供給客戶。
工廠里必需的重要軟件之一是監控與數據采集系統(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SCADA)。利用SCADA可以將整個工廠里的各種設備和機器的數據集中起來,進行統一管理。而且,像SCADA這樣的工廠管理系統25年來都沒有太大變化。理由很簡單,就是管理工廠時,所需的基本功能沒有變。
雖然工廠所需的功能沒變,但日常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一個代表性的例子就是互聯網。互聯網滲透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且有越來越多的物品可以聯網并交換信息。
例如,美國IDC于2013年發布的調查顯示,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相關市場的規模到2020年將擴大到8.9萬億美元。IDC預測,屆時聯網物品的數量將達到2120億個。現在就連咖啡機都聯網了。
這種在消費者間不斷擴大的技術擁有巨大的潛力。前面介紹的SCADA等系統屬于點對點系統,此前只有固定用戶才能利用,但利用互聯網技術的話,就可以連接到很多地方。在工廠環境中導入該技術并加以利用應該可以說是非常好的機會。
——實現工業互聯網必須具備哪些要素?
Cubizolles:我認為工業互聯網必要的構成要素有四個。第一是前面提到的“IoT”。首先需要將機械、人和數據連接起來。
其次是“智能設備”(Intelligent Machines)。最近,通用制造的設備也利用嵌入式軟件和傳感器等,提高了智能性。這些設備會產生大量數據。
另外兩個要素是“大數據”和“分析技術”。無論能從智能設備上收集多少數據,如果放置不管就沒有任何意義。以智能的方式利用這些數據非常重要。必須保管并分析收集到的數據,然后用于預測。
為了更形象一些,我舉個例子。那噴氣發動機來說,噴氣發動機有很多構成要素,會產生大量數據。通過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使之成為有意義的數據,可以預測故障等。重要的是,通過利用互聯網技術,不僅是附近的人,遠方的人也可以利用終端瀏覽這些數據,維護部門的工作人員可以,生產管理部門的人員也可以。以前的生產系統在這樣的信息共享方面做得不太好。
通用正在致力于這種工業互聯網。計劃在今后3年投資10億美元開發解決方案。這是通用董事長兼CEO杰夫·伊梅爾特宣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