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與云計算不是概念炒作,是互聯網與嵌入式系統發展到高級階段的融合。物聯網涵蓋了眾多的學科領域,需要從眾多學科視角來科學地詮釋物聯網。作為物聯網重要技術組成的嵌入式系統,具有20多年的物聯史,嵌入式系統視角有助于深刻地、全面地理解物聯網的本質。
1 從嵌入式系統看物聯網
圖1 物聯網的源頭
物聯網是在微處理器基礎上,通用計算機與嵌入式系統發展到高級階段相互融合的產物。物聯網囊括了多個學科、具有無限多的應用領域。物聯網有3個源頭:智慧源頭、網絡源頭、物聯源頭。智慧源頭是微處理器,網絡源頭是互聯網,物聯源頭是嵌入式系統。科學地定義物聯時,必須充分了解這3個源頭。圖1表示了物聯網3個源頭的發展史,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無論是通用計算機還是嵌入式系統,都可以溯源到半導體集成電路。微處理器的誕生,為人類工具提供了一個歸一化的智力內核。在微處理器基礎上的通用微處理器與嵌入式處理器,形成了現代計算機知識革命的兩大分支,即通用計算機與嵌入式系統的獨立發展時代。通用計算機經歷了從智慧平臺到互聯網的獨立發展道路;嵌入式系統則經歷了智慧物聯到局域智慧物聯的獨立發展道路。物聯網是通用計算機的互聯網與嵌入式系統單機或局域物聯在高級階段融合后的產物。物聯網中,微處理器的無限彌散,以“智慧細胞”形式,賦予物聯網“智慧地球”的智力特征。因此,必須從3個源頭和多學科視角,來科學地定義與詮釋物聯網。
與嵌入式系統一樣,與物聯網相關的學科有微電子學科、計算機學科、電子技術學科,以及無限多的對象應用學科。任何一個學科在詮釋物聯網時都會出現片面性。在詮釋物聯網時要有“瞎子摸象”的精神,綜合不同的視角,才能逼近事物的真相。
目前,在尋找物聯網的定義時,又會想起那個說不清“嵌入式”含義,基于描述式的嵌入式系統定義。如今物聯網定義又面臨無法說清“物聯”本質的尷尬境地。其根本原因是現代計算機知識革命進入通用計算機與嵌入式系統的獨立發展時代后,嵌入式系統沒有獨立的形態,人們看到的只是通用計算機,看不到嵌入式系統,也不了解嵌入式系統的物聯史。
2 物聯網的物聯源頭
物聯網的物聯源頭是嵌入式系統。嵌入式系統誕生于嵌入式處理器,距今已有30多年歷史。早期經歷過電子技術領域獨立發展的單片機時代,進入21世紀,才進入多學科支持下的嵌入式系統時代。從誕生之日起,嵌入式系統就以“物聯”為己任,具體表現為:嵌入到物理對象中,實現物理對象的智能化。20年前,筆者在《MCS51系列單片機應用系統設計》[1]一書中提出過單片機應用系統的4個通道接口的概念,它適用于一切嵌入式應用系統,是物聯網的物聯基礎。圖2描述了嵌入式系統的物聯源頭。
圖2 嵌入式應用系統的物聯基礎
在嵌入式處理器或微控制器基礎上的嵌入式應用系統,嵌入到物理對象中,給物理對象完整的物聯界面。與物理參數相聯的是前向通道的傳感器接口;與物理對象相聯的是后向通道的控制接口;實現人-物交互的是人機交互接口;實現物-物交互的是通信接口。
從圖2可以看出,嵌入式應用系統可以提供多種物聯方式。以傳感器網為例,傳感器不具有網絡接入功能,只有通過嵌入式處理器,或嵌入式應用系統,將傳統的傳感器轉化成智能傳感器,才有可能通過相互通道的通信接口互聯,或接入互聯網,形成局域傳感器網或廣域傳感器網。
嵌入式應用系統歷經20多年的發展,目前大多具備了局域互聯或與互聯網的聯網功能。嵌入式應用系統的局域網有RS485總線網、CAN總線網、現場總線網,以及無線傳感器網絡等。嵌入式應用系統、嵌入式應用系統局域網與互聯網的聯接,將互聯網變革到物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