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3D打印一直在不斷進步,但許多相關技術仍需3-5年的時間才能達到成熟期。一般消費者的接受度短期內將不如商業及醫療領域。
廣東拓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豐禮表示:“消費性3D打印技術仍需3-5年年才能達到成熟期。目前企業最常使用的3D打印機均由大約40家制造商所販售,全球則共有超過200家的創業公司正在研發或販售定價從數百美元起的一般消費性3D打印機。雖然3D打印是廣為人知且相當受到媒體關注的技術,但這樣的價位目前還是高于一般消費者所能接受的價格。”
首先,3D打印的企業類市場與消費性市場完全不同。在現階段看來或許兩個市場有些許相同之處,尤其許多公司已開始使用一些消費性3D打印機,以最低的風險和資本投入來了解3D打印的潛在利益。但基本上這兩個市場被不同的使用需求所驅動,因此必須分開來評估。
其次,3D打印并非單一技術,而是包括7種不同的技術。家用3D打印的熱潮混淆了現實,3D打印實際上是由軟件、硬件和材料所組成的復雜生態系統,其使用并不像在一般打印機上按下打印鍵那樣簡單。這7項不同的技術各有其優缺點,而每臺打印機皆有其適用的打印尺寸和打印材料。這意味著使用單位必須先清楚3D打印機將打印出的最終產品。決定成品對材料、性能和品質的需求,才能夠選擇最佳的3D打印技術,然后才能選擇合適的3D打印機。
拓斯達將加速發展3D打印
未來拓斯達將加速發展3D打印產業,主要驅動力有兩個:一是3D打印的成本會逐步降低。隨著國外優勢公司2014年大量專*到期,進口3D打印設備的價格有望明顯下降。
目前,一些家庭用的進口3D打印機售價在萬元左右,一些類似于復印店的3D打印體驗店已經出現在不少城市的街頭。二是3D打印的材料越來越豐富。與設備相比,3D打印材料某種意義上更為重要,因為它直接決定3D打印應用行業的寬度和深度。
近年來,除了傳統的金屬、石膏和樹脂等材料,新的3D打印材料不斷涌現,數量已從過去的100多種擴展到近1000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