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或將于近期掛牌成立,首批規模將達到1200億元。產業界人士表示,該基金的落地將是振興我國集成電路行業極為重要的一環,顯示出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將由國家進行統籌,改變過去松散無序的發展模式,同時有望破解企業融資瓶頸突出、持續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發展與市場需求脫節的軟肋。
破解行業軟肋
集成電路又稱芯片,是工業生產的“心臟”,其技術水平和發展規模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產業競爭力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由于起步較晚,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價值鏈核心環節缺失,產業遠不能支撐市場需要。工信部數據顯示,去年集成電路進口2313億美元,多年來與石油一起位列最大的兩宗進口商品。
目前,國內集成電路產業呈上升趨勢。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2014年第一季度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為587.5億元,同比增長13.4%。其中,設計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銷售額為179.2億元,同比增長28.1%;制造業受到中芯國際[4.11%]、海力士第一季度銷售額下降影響,同比增幅大幅下降,銷售額153.7億元,同比增長4.5%,增幅比2013年第一季度下降了12個百分點;封裝測試業中江陰長電、南通富士通、天水華天等國內封裝測試企業第一季度增長強勁,封裝測試業銷售額254.6億元,同比增長10.1%,增幅比2013年第一季度提升了4.2個百分點。
而進口卻呈下降趨勢。根據海關統計,2014年第一季度進口集成電路604.2億塊,同比下降0.3%;進口金額461.1億美元,同比下降24.6%。出口集成電路308億塊,同比下降8.5%;出口金額123.3億美元,同比下降58.6%。
盡管如此,專家認為,核心技術缺乏、企業融資成本高、產品難以滿足市場需求等問題依然嚴峻。這其中有技術難以追趕的現實原因,也有相應政策體系不健全等深層次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即將出臺,此舉有利于企業通過兼并收購做大做強,推動芯片國產化的步伐加快。
目前,旺盛的國內市場需求是發展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強大動因。我國擁有全球最大、增長最快的集成電路市場,2013年規模達9166億元,占全球市場份額的50%左右,預計到2015年市場規模將達1.2萬億元。但與此同時,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還十分弱小,遠不能支撐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國家信息安全、國防安全建設需要。2013年我國集成電路進口2313億美元。企業融資瓶頸突出、持續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發展與市場需求脫節正成為制約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做大做強的三大瓶頸。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楊學山說,今年6月出臺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下稱《剛要》)最大的亮點是成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告別以往專項獨立作業的模式,強化產業頂層設計,完善政策體系,統籌協調整個產業發展。
同時,針對企業融資難問題,設立國家產業投資基金,重點吸引大型企業、金融機構以及社會資金,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并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通過創新信貸產品和金融服務、支持企業上市和發行融資工具等對產業給予支持。
《綱要》提出,到2015年建立與產業發展規律相適應的融資平臺和政策環境,集成電路產業銷售收入超過3500億元。相比2013年的2508億元,增長近千億。2020年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逐步縮小,全行業銷售收入年均增速超過20%,2030年產業鏈主要環節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一批企業進入國際第一梯隊,實現跨越發展。
千億基金即將成立
國務院2000年和2011年先后發布的兩個關于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文件,指引了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而6月底發布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被業界視為國家為集成電路產業度身定制的重磅文件,意在鼓勵其做大做強。
《綱要》今年6月底正式發布。作為繼2000年18號文(《國務院關于印發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2011年4號文(《國務院關于印發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后又一重磅文件,其被業界視為國家為集成電路產業度身定制,意在鼓勵其做大做強。其中,“成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設立國家產業投資基金”、“加強安全可靠軟硬件的推廣應用”三大保障措施被認為是《綱要》落地的最大亮點。
綱要提出,到2015年,集成電路產業銷售收入超過3500億元;2020年基本建成技術先進、安全可靠的集成電路產業體系。綱要中同時提出,要設立國家產業投資基金,主要吸引大型企業、金融機構以及社會資金,重點支持集成電路等產業發展,促進工業轉型升級。但在《綱要》中并未注明基金的規模。當時有集成電路人士表示,該基金的規模將超過千億元。
有集成電路產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經過前期的準備,該產業投資基金或在近期正式掛牌成立,規模將達到1200億元,出資方有財政、國開行、地方政府等,其中約400億元的資金需要向社會募集。該人士同時表示,這僅僅是一期基金的規模。該基金由工信部、財政部牽頭發起,財政部與其他投資主體共同出資組建,采用市場化運作、專業化管理的模式,主要投資于芯片制造等重點產業。該基金的設立,顯示出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將由國家進行統籌,改變過去松散無序的發展模式。
分析人士同時表示,該基金的落地將是振興我國集成電路行業極為重要的一環。“如果說18號文解決了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從無到有的問題,4號文解決產業從小到大的問題,那么《綱要》則充分體現了新時期國家對集成電路產業做大做強的期望,是利好全行業的重要政策指引!
工信部副部長楊學山則指出,《綱要》確立了“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一條主線;充分體現了兩個突出:一是突出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使其成為創新的主體,產業發展的主動力;二是突出“芯片設計-芯片制造-封裝測試-裝備與材料”全產業鏈布局,協同發展,進而構建“芯片-軟件-整機-系統-信息服務”生態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