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貿易戰爭”的最終結果現在還撲朔迷離,縈繞在中國光伏企業頭上的幾個疑問仍揮之不去,60天后11.8%的臨時反傾銷稅到期,歐盟會不會對華征收高額反傾銷稅,中國企業該如何應對,都是需要回答的問題。
1
60天后走向如何?
高額征稅變數不大
國家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林伯強表示,60天后歐盟對華光伏產品征收47.6%的高額關稅已經是“板上釘釘”,變數不大。
中歐光伏貿易摩擦或將不可避免地全面惡化。中宇資訊分析師張永浩表示,留給中歐雙方的時間太少,而歐委會與歐盟成員國之間雖然存在分歧,但一方面歐元貿易政策的獨立性較強,另一方面不排除歐盟成員國高層借機試探中方底線的可能,歐盟最終達成高關稅制裁的可能性較大。
申銀萬國新能源分析師余文俊亦認為,“談判的意義已經不大,中國應該不斷發起反制措施,不能在貿易戰中一直處于被動地位。”
張永浩說,我們預期事件的最終發展方向是,在終裁之前,中歐雙方磋商出一套中方作出重大讓步、歐盟給予適當寬松的方案,以避免全面貿易戰的開啟。但無論如何演變,反傾銷關稅的確立均將使中歐光伏產業陷于兩傷局面。對于中國來講,產能過剩、綜合利潤率低下和貿易保護主義導致的外需萎縮正嚴重困擾中國光伏市場,內憂外患并舉的中國光伏產業正處于最黑暗時期,而歐盟反傾銷關稅將使中國光伏產業的困難期無限延長。
2
對華征稅對誰影響大?
導致雙輸并引發貿易戰
盡管國內企業還在等待最終的判決,但是這場“光伏戰”中沒有贏家。
從中國方面來說,此案涉及中國200多億美元的對歐出口,關系到中國上千家企業的生存和40多萬人的就業。
而歐盟的損失也是顯而易見。據瑞士獨立研究所Prognos的調查顯示,如果歐盟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懲罰性關稅,將使歐盟消費者對光伏產品的需求下滑,導致歐盟三年內失去24.2萬個就業崗位,并損失272億歐元。
林伯強認為,歐盟對中國光伏征收反傾銷稅,將導致三輸局面,中歐以及全世界人民都將受此影響。歐盟是中國光伏產品主要市場,對華實施反傾銷稅,對中國光伏產業會造成嚴重的打擊。歐盟此舉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是只顧眼前利益而損壞中歐貿易關系的嚴重行為,勢必導致中歐貿易戰。
3
企業如何接招?
雞蛋莫放一個籃子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時璟麗介紹,其實在美國“雙反”以后,國內一些光伏企業擔心歐盟跟進,就已經開始有所準備。一些光伏龍頭目前正在考慮在歐盟等地區海外設廠,或者是采取代工模式生產。而對于光伏行業里的中小企業來說,一種選擇就是撤出歐盟這個市場,另一種選擇就是深耕利潤較高的細分市場。
除了撤退或者海外設廠之外,一些國內光伏企業也在積極開拓轉移到歐盟以外的國際市場。全球出貨量第一的英利綠色能源相關人士向記者透露,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包括非洲一些新興國家,都是英利的目標市場。中國光伏企業最多只能承擔歐盟10%的稅率,如果最后確定征收47.6%的關稅,肯定將是無法承受的成本,失去歐洲市場只能加快向其他市場去開拓去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