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智能電表的更換工作在全國各地展開,電力工作人員深入各個居民小區,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然而,不少居民在高興的同時,對智能電表的精確度也特別關注。家住北京通州九棵樹的陳女士反映居民們在安裝了智能電表后,感覺表走得比以前的老電表要快。近日,北京市電能表計量檢定中心的檢測人員,對智能電表(新表)和機電一體電表(老表)進行實地測試,新老電表一對比,智能電表走數更為精確。
智能電表會“吃電”?
陳女士說小區是今年8月份開始更換智能電表的,一開始大家并沒有覺得有什么異常。直到最近,她發現樓下的一位鄰居總是出門盯著自家的電表看。“我一問才知道,原來鄰居發現這智能電表似乎比原來的老電表走得快。”陳女士說,鄰居這么一說,她也留了心。“7月份的時候,我家可能就用了350度的電,結果上個月一下子就用了五六百度的電。”居民們在好奇的同時,也產生了很多的疑問。
大多居民們反映對新電表確實有點“不放心”。原來,有一種網上的說法稱,智能電表因為是全自動的,很容易被操控,從而會“吃電”,“走字”快。而且不單單在北京,在天津、浙江、遼寧等換裝智能電表的地區,這種說法也頗有“群眾基礎”。
北京市電能表計量檢定中心是由市質監局在北京地區授權的依法開展用于貿易結算的單相、三相電能表強制檢定工作的計量檢定機構。該中心檢測人員鄒戰明對其進行了檢測。在靠近實驗室最內側,有一個測試臺,上面擺放著兩塊電表,5號測試位置上的電表是今年剛生產的智能電表,而6號測試位置上連接的電表是 2006年生產的機電一體電表,這是一塊從現場退運的電表。
智能電表與機電一體表相比,體積偏小,在表上只有一個液晶顯示屏,而機電一體表上面顯示的是所記錄下的耗電“度”數,下面液晶屏顯示的是剩余電量。插入與電表對應的電卡,智能電表會顯示除了電卡內剩余金額,還有用戶所消耗的電量。
驗證新舊兩款電表準確度
“按照國家檢定規程,我們先對這兩塊電表的準確度進行測試。”兩塊電表被連接在測試臺上,并處于同電壓同電流的狀態。檢測人員表示,其實在這個測試臺里,還有第三塊電表(即為標準表),其作用就像是一把標準的尺子,與連接在實驗臺上的兩塊被測電表進行比較。
隨著實驗的開始,有電流從電表上通過。連接測試臺的電腦開始顯示出測試結果。據檢測人員介紹,此次測試是按照國家檢定規程對這兩塊電表同時進行10個負載點測試,驗證電表在不同用戶負載下的準確度,每個負載點按照檢定規程均有明確的誤差限值。測量的電壓為220伏。測量最大電流為40安,最小電流為 0.5安。
隨后,連接測試臺的電腦屏幕開始顯示出測量結果。其中5號測試位的智能電表,其平均數值都在-0.06%到0.04%之間。而6號測試位的機電一體表,其平均數值在-0.91%至1.13%之間。
實驗結論:實驗結果表明智能電表與機電一體電表的基本誤差均符合國家檢定規程的要求;但智能電表的計量準確度及穩定性都優于機電一體電表。
對于大家所關心的智能電表是否走字快的問題,第二組實驗給出了答案,即在同等電壓和同等電流下,觀察兩塊電表的“走字”情況。
在實驗中,可以在智能電表液晶顯示屏上直接讀到小數點后兩位,而機電一體電表只能憑肉眼估讀到小數點后1位。這次測試中,通過兩塊電表的電流均為40安,電壓為220伏,測試時間為15分鐘。
智能電表 173.18 175.38 2.20
機電一體電表 36769.0 36771.2 2.2
實驗結論:在實驗室測試條件下,15分鐘內智能電表和機電一體電表計量同樣多的電量。
節電小常識
該中心技術部門負責人吳小林介紹了一些家庭中的節電小竅門:電視機、空調等電器采用遙控器關機時,電器處于待機狀態,也會消耗電能;當電腦閑置時間超過 1小時時,最好徹底關機;電冰箱的放置地點最好選擇在室內溫度最低、空氣流通、不受陽光直射的地方,使用時開門次數要少,開關門動作要快;在空調的安裝上,要根據房間大小選擇功率與之匹配的空調,一般空調功率與房間面積之比為1比12,使用空調時注意定期清洗隔塵網,半個月左右清理一次可以節省30%的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