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1月,我國1/4的國土面積,6億人,17個省,二十多次遭受灰霾天的侵襲,人們不禁要問,“美麗中國”何時不再霧霾重重?
據國家環境保護部監測數據顯示,全國空氣質量最差的10個城市是邢臺、石家莊、保定、邯鄲、廊坊、衡水、濟南、唐山、北京、鄭州———京津冀地區就占到了8個。這也部分印證了專家們的觀點,能源結構不合理、煤炭消費量過高是導致京津冀地區空氣污染嚴重的根本原因之一。
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項目主任周嶸呼吁,中國的能源結構調整已經迫在眉睫。首先應開展區域煤炭總量控制,有條件的城市應該減少煤炭消耗,而減少煤炭消耗的根本辦法就是找到新的能源替代。從長遠看,發展水能、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與清潔能源是解決中國能源供給、推動節能減排的必然舉措。
經濟發展決定能源需求
“中國能源消費結構的不合理性非常突出,煤炭在能源總消費中所占的比例遠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高度依賴煤炭的能源結構導致了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同時,大量化石能源的開采,導致地表塌陷、開裂,地下水資源和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權威專家指出。
據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日前發布的《中國水利發電科學技術發展報告(2012年版)》預測,以當今經濟社會發展預測成果為基礎,在考慮現有政策基礎上,經濟和技術自身發展帶動產業結構升級和能效水平提高,且在能源供應緊張和氣候變化的雙重壓力下,進行的中國未來能源需求預測及電力需求預測,2020年能源需求總量將達到43.2億噸標煤,2030年為52.7億噸標煤,2050年為64.5億噸標煤。
“10多年前,北京就制定了煤炭年消費量的削減計劃,但時至今日,北京每年的煤炭消費量只比當初下降了200萬噸,每年依然要消費2800萬噸的煤炭。”原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汪紀戎說。
經濟和技術的發展將決定電力需求。從上述國民經濟預測成果及中國能源的總體需求來看,2020年前,是中國能源需求的增長較快的時期,2030年左右,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電力需求增速將趨緩。
按照上述預測結果估算,2020年中國電力裝機容量約為15億千瓦左右,2030年中國電力裝機容量約為20億千瓦左右,2050年中國電力裝機容量約為25億千瓦左右。
業內人士認為,開發水力能源,可以加快電源結構調整。盡管水電開發初期也會帶來植被的破壞,但水電是可再生能源,不污染大氣環境,比煤電對環境的綜合影響要小得多,從保護生態環境方面考慮,應優先開發展水力能源。
科學制定水電發展戰略
記者從國家能源局了解到,水力資源在可再生能源中占據重要地位,理論蘊藏電量60,829億千瓦/年,技術科開發電量24,740億千瓦/年,以技術可開發量來看,每年可節省11.43億噸原煤。由于水力資源是可再生能源,以100年計,100年共可節省原煤1143億噸。由此可見,開發水力資源是滿足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保障能源供應的有效手段。
但由于自然條件限制,我國西部水力資源豐富地區,面臨著發展經濟、擺脫貧困、生態環境的恢復和保護、創造可持續發展的多重任務。為此,中國水電工程顧問集團公司副總工程師錢鋼糧建議應積極將當地水力資源優勢轉換為經濟優勢和發展優勢,優先發展水電,帶動區域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縮小東西部區域經濟發展差距,增加當地居民收入。
錢鋼糧說,在當前和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中國水電發展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穩步增長為基本出發點;以環境友好為基本準則;以保護移民利益為基本前提;以科技創新、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為支撐;以加大重點流域的開發力度,保證水電基地連續滾動開發,更好地實現“西電”東送為重點;堅持“優先利用、環境友好、移民和諧、重點布局、多元發展、強化合作、科技創新”為基本原則,加強水電能源基地建設,加快西藏水電開發的前期設計步伐,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以實現水電健康穩步發展。
因此,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的專家建議,大中型水電發展堅持“三步走”戰略。
第一步,到2020年,大中型水電開發實現在2010年基礎上翻一番,西南地區規劃水電基地初具規模,真正轉變為發電基地。各河流龍頭水庫全面開工,部分投產,雅礱江、大渡河干流水電開發基本完畢。該階段開工建設裝機容量100萬千瓦及以上的電站50座。
第二步,到2030年,在2020年基礎上新增水電裝機容量7000萬千瓦,西南地區規劃水電基地全面形成,各河流龍頭水庫全部投產運行。瀾滄江、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等主要河流干流水電開發基本完畢。
第三步,到2050年,實現在2030年基礎上新增水電裝機7000萬千瓦,瀾滄江、金沙江、怒江、雅礱江、大渡河等主要河流干流水電開發基本完畢,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截彎取直各梯級基本開發完畢。
對小水電開發實行水力資源“有限、有序、有償”開發,加強水力資源管理;以改革和科技進步為動力,強化水電安全監管;堅持為農業、農村、農民服務的方向,實施水電農村電氣化工程和小水電代燃料工程,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實現小水電開發與農民利益、地方發展、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有機結合,促進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
具體目標指明發展方向
“水能資源是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國際上一致承認水電在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優勢。以可持續方式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