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屋頂正成為國內光伏企業尋覓商機的一片新藍海。作為全球光伏產業的“領頭羊”,英利集團從去年開始由光伏制造產業向下游發電產業全面進軍。昨日,英利集團副總經理鄭小強在天津開發區出席活動時表示,在中東部地區建設分布式電站將是公司在電力投資領域的重點之一。事實上,在2014年國內光伏建設14吉瓦的指導目標中,有8吉瓦為分布式發電。但在“熱潮”面前,業內專家也提醒,分布式發電商業模式尚未成熟,潛在風險點較多。
分布式商機 助力企業轉型
昨日上午,在天津開發區舉行的一場“分布式光伏技術大講堂”活動,吸引了數十家開發區企業踴躍參加。英利集團是這場活動的協辦方。在剛剛過去的2013年,這家全球領先的光伏組件制造商,吹響了向太陽能電力提供商轉型的號角。
英利集團此次轉型的背后,是“國內光伏產能嚴重過剩,國外市場嚴重萎縮”的現實。來自英利集團大本營保定市的經濟觀察人士指出,進入發電市場,既能自銷部分產能,又能延伸產業鏈條,提高產業增加值。
根據計劃,英利集團在2013至2017年規劃15-17吉瓦的電站項目,其中包括13-15吉瓦的地面電站及2吉瓦的分布式電站,直接投資達1200億元。鄭小強昨日指出,大型地面電站將是公司在中西部地區投資的重點,而在中東部地區,分布式電站則是重點。
分布式光伏電站雖非英利集團電力投資的重中之重,但從鄭小強的表述中也不難發現,對這部分投資的極度看重。
記者掌握的數據顯示,去年,我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量中的三成來自分布式發電項目,而今年則有望激增至七成。這意味著,分布式發電不僅將成為英利集團自投電站的重要方向,更將成為其產品銷售的重要市場。
綜合優勢 贏得市場青睞
分布式光伏發電何以漸成光伏市場的主角?在鄭小強看來,靠近負荷中心、自發自用、余量上網等特點,是分布式光伏發電決勝市場的關鍵。天津地區太陽能資源豐富,通過利用大中型企業屋頂,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系統,既能充分利用空間資源,又能發揮削峰填谷的作用。
除此之外,國家自2012年以來,已出臺《關于做好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服務工作的意見》、《光伏發電運營監管暫行辦法》等10余項支持分布式光伏發電的政策,為相關技術的推廣提供極佳的政策環境。
而融資租賃、合同能源管理等創新商業模式的引入,則為分布式光伏發電注入了新的活力。位于天津開發區西區的長城汽車在建設光伏發電項目過程中,便引入了全新的商業模式,由英利集團承擔全部建設費用,并按照每度電0.6元的價格向長城汽車收取電費。由于光伏發電具有成本優勢,長城汽車每年由此可節省200萬元左右的電費。
憑借著多方面的綜合優勢,英利集團已在濱海新區開展了多個分布式光伏電站項目。在昨日的“大講堂”活動中,也有不少企業對于分布式光伏發電顯露出濃厚興趣。
加強規劃 避免“一放即亂”
面對分布式光伏發電展露的一片藍海,也有業內人士表達了對投資可能出現“過熱”的擔憂。中投顧問分析師蕭函便直言,分布式光伏產業將出現“大躍進”的局面,新一輪的興建熱潮即將到來,政策將是帶動產業企穩回升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催生下一輪產能過剩的罪魁禍首。
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智庫在近期發布報告中指出,隨著光伏發電項目審批權的下放,需統籌做好國家層面與地方層面光伏發電規劃的統籌與銜接,避免“一放即亂”。中央政府應加強光伏發電規劃和年度實施指導,地方政府應在本地資源、電網建設及國家總量控制等基礎上,按年度做好發電規劃及實施方案,有序推進光伏電站建設。此外,應盡快出臺電網規劃和調峰電源規劃,并與光伏等新能源規劃有效銜接,使得光伏電站建設有的放矢,避免由于盲目上馬導致限電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