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9年國家電網公司(以下簡稱“國網”)提出智能電網概念開始,也不過剛剛走過4個年頭,回首這4年,國網卻在智能電網項目規劃、清潔能源接入、智能變電站建設、配電網建設、新能源汽車充換電樁以及用戶信息采集系統等6個維度扎扎實實地做足了功課,如今這六方面均已能獨擋一面,成為名副其實的6員“干將”。
然而回顧這4年,是爭議不斷的4年,是從未知的迷茫向清晰的目標邁進的4年,更是國網與電氣企業攜手攻關的4年。如何看待這4年間的變化?為此記者專訪了國網科技部智能處處長林弘宇。
“前鋒將”:智能電網規劃
在2009年啟動智能電網建設工作后,國網于2010年6月對外發布了2個專項規劃,一個是智能電網標準體系規劃,另一個則為智能電網關鍵設備和系統的研制規劃。
林弘宇說:“確切地講,后者不能完全叫研制規劃,而應叫智能電網關鍵設備需求規劃,其中既包括國網系統內部研制的方向,也給產業提供一個參考,哪些關鍵設備可能是智能電網建設中有研制任務的!
據悉,在這個規劃中共包括了7個領域的關鍵設備規劃、28個專題和153個項目。截止到2012年底,國網先后安排了32類、313項的試點項目!暗2013年6月,國網已經完成了29類269項,包括智能電網幾乎所有的領域!彼榻B道。
除此以外,國網從2009年開始到2013年發布了包括“風光儲輸”聯合示范工程、分布式光伏的并網及微電網的運行控制、無人機巡檢等在內的5批智能電網試點項目。“可以說,這5批試點項目,都取得了非常好的示范試點效果!睂τ谝巹潕淼男Ч趾胗畋硎究隙。
“二將”:確保清潔能源接入
我國新能源在過去幾年實現了快速發展,因此新能源接入成為國網智能電網建設中必須要考慮、應對的問題之一。
“通過工程實踐,國網得出了一些較好的結論和技術成果,比如風光儲的配比量。在張北工程中我們采用10:4:2的比例,通過工程驗證,這個比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基本達到或者接近常規電源發電的特點。” 林弘宇介紹道。
據悉,該工程采用27.5萬只不同類型的電池單體、46臺儲能雙向變流器,實現了模塊化儲能多極并聯,單就儲能電站本身,性能也達到了預先設計的要求。而至目前,第二期工程已經開始建設,規模大約為:風電40萬千瓦、光伏6萬千瓦、儲能5萬千瓦,通過和抽水蓄能電站打捆能夠平衡清潔能源的輸出,優化輸出特性,現在二期工程正在按計劃抓緊推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