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歐針對光伏雙反進行了第二輪價格談判,談判至今已持續兩周。據悉,目前雙方談判仍在繼續但進展并非一帆風順,價格仍為雙方關鍵分歧,最終能否通過磋商解決還要看雙方能否做出進一步的讓步。而歐洲最大的光伏企業
6月4日歐盟宣布將從6月6日-8月6日對產自中國的光伏產品征收11.8%的臨時反傾銷稅,如果在8月6日之前中歐雙方沒能達成解決方案的話,此后該 稅率將升至47.6%。從6月24日起,由商務部公平貿易局、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與歐方代表三方參與的第二輪價格承諾談判在北京啟動。本輪談判的結果將直 接影響到未來中國光伏產品在歐洲市場的進退。
一位歐盟官員稱,歐盟委員會希望中國光伏能源的最低價要高于當前中國光伏產品在歐洲的平均售價每瓦0.55歐元。這一價格遠低于歐盟委員會上月提出的可抵消中方傾銷行為給歐洲企業所造成經濟損失的每瓦1.12歐元的估算價格。據一位知情人士稱,與此同時,中國政府仍堅持中國光伏產品在歐洲的最低售價不高于每瓦0.50歐元。
而曾為歐洲最大的光伏企業,德國康能集團(Conergy)傳來壞消息,他們已于近日向地方法院遞交了啟動破產程序的申請。很多人認為敏感地將其與正處關鍵時刻的中歐“雙反”談判聯系在一起,認為歐盟很有可能依此下定制裁中國光伏的決心。理由是中國光伏業所謂的“傾銷”行為,加劇了歐洲同行的“衰敗”。
當然,業界的推測也只是中歐“雙反”談判結果的一種可能。在近日的報道中,就有媒體稱,作為“雙反”的“始作俑者”,歐盟貿易委員德古赫特訪華(主持中歐經貿混委會)時的態度,已與此前有所變化。據悉,德古赫特說:“歐盟希望也愿意盡快地、溫和地解決這個問題。
其實對于光伏產業我們不能總是依賴歐洲市場,擴大內需,鼓勵國內光伏產業才是我們的首要任務,目前政府大力扶持的光伏發電系統項目很是有很大發展前景的。(中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