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4月1日起,長春市燃氣價格上調,其中天然氣價格每立方米由2元上調到2.8元,煤氣價格由每立方米1.5元漲至2元。這一漲價消息立即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事情的緣起是:一周之前有媒體報道稱,“從4月起,我國天然氣價格將大幅度上漲,各地零售價格將達到3元至3.5元/立方米,進而逼向4元大關”。隨即,國家發改委相關人士站出來辟謠,稱這一漲價消息純屬“無稽之談”。正當人們將信將疑之時,長春市傳來天然氣漲價的消息,網友們立即炸開了鍋,恰逢西方愚人節,很多網友甚至譏諷此前國家發改委的辟謠是愚弄人民。
在此,請允許我為國家發改委說句話,他們之前的辟謠并沒有錯,更沒有愚弄人民,很多網友之所以覺得被愚弄,其實是誤讀了天然氣漲價的消息。
一周之前媒體的報道,顯然是指全國各地的天然氣價格將統一大幅上漲,坦率地說,我當時便對這一消息持強烈懷疑態度。原因很簡單:天然氣雖然實行政府定價,但與成品油價格不同,天然氣價格并非實行國家統一定價,而是由各地自行定價。何況,某地若要上調天然氣價格,必須事先召開價格聽證會。這就是說,國家發改委不可能統一上調全國各地的天然氣價格,各地即使自行調價,也必須走價格聽證這一程序。如此,何談全國各地天然氣價格從4月起均將大幅上漲呢?果然,國家發改委的辟謠證實了我的懷疑,而且眼見為實,4月已經到來,除長春等個別城市外,其他地方并沒有上調天然氣價格,甚至沒有這方面的跡象。
那么長春天然氣漲價又是怎么回事呢?事實上,近年來很多地方陸續上調了天然氣價格,此次長春市調價早在去年12月就已確定,已開過聽證會,屬于“陸續”的一部分,可視為正常的價格調整,它與媒體一周之前的報道毫無關系,既不能證明此前媒體報道屬實,更不能證明國家發改委的辟謠為假--國家發改委只是否認全國各地天然氣價格均將大幅上漲,并沒有否認有些地方的天然氣價格會上調。長春市天然氣漲價在即,國家發改委相關人士不會不知,他們怎么可能撒這個馬上就會被揭穿的謊呢?
具體到長春市天然氣漲價,也有一個細節遭到誤讀,即“市民提前購買燃氣需補交價差”--市民在漲價之前購買燃氣,卻要按漲價后的價格計算,這不是不講理嗎?但實際情況是,這里的“補交差價”是針對管道煤氣和天然氣,有的市民雖然提前預付費,但4月1日之后使用管道燃氣,當然得按新價格計算。如果是漲價之前購買煤氣罐,當然不可能按新價格收費,即不存在“補交差價”問題。
天然氣漲價消息一再遭到誤讀,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民眾對生活必需品價格異常敏感,任何有關漲價的風吹草動都會刺激人們脆弱的神經;其二,此前一些政府定價產品漲價,確實存在提前“吹風”現象;其三,在這個信息大爆炸時代,很多人沒有心思去認真探究、判別某條信息的真假,加之有些人對定價機制缺乏了解,很容易被誤導,人云亦云;其四,國家發改委此前的辟謠不夠全面準確,只稱全國各地天然氣均將大幅漲價是“無稽之談”,而沒有明確有些地方的天然氣價格確實會上漲,以致人們對天然氣漲價消息的誤讀,轉變成了對國家發改委的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