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日益激烈的大環境下,產品和服務如何在日趨激烈的競爭條件下站穩腳跟,ISO管理體系認證映入我們的眼簾。下面為大家介紹:ISO管理體系認證企業如何滿足監督審核要求
一、管理評審
管理評審師最高管理者,廠長、總經理主持的一年一度對本組織的管理體系進行評價的一個活動,每次監督審核前應進行至少一次管理評審。
會議之前各職能部門/車間應準備并撰寫工作總結報告,報告應設計如下主要內容:
a、內審、認證機構的審核和第二方審核情況的匯總,尤其應反應存在的問題,如顧客投訴處理不當; b、各部門/車間執行體系文件要求的情況,如文件資料的管理,人力資源培訓的情況,采購、銷售合同的受理和評審/售后服務、設備/工裝的維護保養的情況,測量裝置的管理等等;
c、產品的質量情況,各車間、主要工序的產品合格率、返工率、報廢率、投產出率、成品的質量情況,工序質量的波動情況。
d、日常工作中采取了哪些糾正、預防措施,改進措施,還存在哪些難以改變的環節,改進的建議和思路。 e、各部門/車間質量目標和分解目標的實施情況。|
f、顧客對產品/服務質量的建議、投訴,組織理賠三包的情況,組織上門走訪用戶,用戶座談會了解的情況,顧客滿意的程度。
g、上次管理評審提出的改經措施實施情況和有效性。
h、內外環境的變化、顧客要求的變化、法律法規變化會對組織的現有體系帶來何種變化。各部門應準備針對上述內容的會議資料,開會時應通過上訴材料的匯報討論對現有體系的有效性、充分性、適宜性作出評價,并著重討論存在哪些主要問題,在哪些方面進行改進, 改進的建議應著重考慮:
1、產品的改進,如功能、性能、包裝、使用壽命等方面;
2、廠房、倉庫的新建、擴建,設施設備、工藝裝備的改進;
3、人才的招聘、引進;
4、各項管理工作的改進,如加強售后服務,減少部門接口,明確職責,理順工作流程等等。 管理評審應形成管理評審報告,改進措施應及時實施并形成記錄,或形成實施計劃。
二、內部審核
內審是組織每年一次或數次對自身執行質量管理體系文件的情況、法規要求的情況、顧客要求的情況進行全面、系統的檢查。找一找存在的問題,這里所談的文件,應指質量手冊、程序、相關的工作規程、產品圖紙、工藝文件、標準及相關的國家法律法規。
內審應進行策劃,可采取集中的方式或滾動的方式,應將策劃結果形成《年度內審計劃》。
每次內審應制定《內審實施計劃》,如果內審一年一次,應覆蓋標準的所有條款,所有的部門、證書覆蓋的所有產品。
對多現場的企業如物業公司、建筑施工企業、房地產公司、國稅、地稅局等,內審應包括所有現場。 內審應編制《檢查表》,檢查表應按計劃的要求,按部門編制,標準的條款不能遺漏,尤其標準中的小條款,檢查表編制時應結合組織的實際情況,產品的特點,工藝/過程的特點,管理的特點。不能僅抄標準的條款。 內審時的檢查應記錄符合/不符合的事實證據,不僅能打“√”、“×”或寫個“Y”、“N”,記錄應具有追溯性。 內審應重點關注: 1、生產過程的控制 2、檢驗的實施 3、產品的設計與開發 4、顧客接口的環節,如合同的評審及滿足情況,與顧客溝通及顧客投訴處理的情況。 不符合報告的事實描述應清楚,與檢查表的記錄相一致,不符合條款的判斷應力求準確,應對不符合原因進行分析,分析應具有針對性,切忌泛泛而談或表面化。 內審中的不符合均應采取糾正措施,措施也應具有針對性,對措施的有效性進行驗證。 內審時不要怕發現問題,不要避重就輕,內審就是要發現問題,從中尋找改進的機會。 內審完成后應形成《內審報告》。
三、持續改進
首先,組織應清楚,產品的改進、升級,新材料的應用,新工藝的應用,工藝的改進和穩定,都是改進。管理工作的改進,如建立客戶管理軟件,也是改進。
上述改進可結合組織的技術改造計劃,年度工作計劃、工作目標來進行。對主要的改進項目應形成記錄,記錄中應涉及: 項目名稱 負責人/完成世界 主要實施方案/措施 完成情況/有效性
除了上述這些改進外,平時還應做好一些日常的糾正/預防措施,如生產工序出現非正常大批量不合格、報廢,顧客對產品/服務的投訴,這類情況,應及時采取相應的糾正措施,并做好相應的記錄。
預防措施是一種主動性措施,生產過程的預防措施與平時的工序的數據收集有很大的關系,故組織應根據自己的產品/服務特點,生產過程/加工過程的特點,管理的特點,選用適當的統計技術,對數據進行收集分析,找出變化趨勢,采取一定的預防措施。
糾正/預防措施應形成記錄,記錄應有一下內容: 項目名稱 負責人/完成世界 主要實施方案/措施 完成情況 有效性驗證
工博士工業品商城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商城(m.mlzytj.cn)聯系,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聯系電話:021-31666777
新聞、技術文章投稿QQ:3267146135 投稿郵箱:syy@gongboshi.com
- 下一篇:儀器儀表業進入中速發展期
- 上一篇:毛偉明到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研究院調研